《仿仙鹤,养肺脏》
作品简介:
本作品内容主为五禽戏之鸟戏。五禽戏为我国传统养生功法,源自安徽亳州,由华佗所创,为我国宝贵传统文化。同时,亳州为我国中药之都,拥有众多珍贵的道地药材。中药源自于大自然,天人合一,药食同源,中药除治病亦可用于食疗养生保健。因此,将二者相结合再创可更好在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同时,将其二者进一步传承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五禽戏及中药食疗养生,从而提升国民养生意识,进一步保障国民健康,延年益寿。其中鸟戏为五禽戏其中一分式,鸟戏主肺,取象于鹤,五行属金,正好对应于我们当前的秋季,顺应天时而养生。本作品详细展示了鸟戏的练习动作,并介绍了该招式对应的养生功效,及其对应类似功效的中药,意在将五禽戏与中药相结合,让养生的方式方法更综合、更全面、更多样的为大家所用。此外,在作品的最后还展示了部分与秋季想适应的养生食疗汤,意在更进一步宣传养生意识,与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养生观念。让大家养生有源可溯,有理可依,有法可循。
作品详细解说:
”五禽戏源自安徽亳州,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华佗根据虎、鹿、 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编创而成。其中鸟戏主肺,取象于鹤,五行属金。鹤展翅高飞,直入云霄,意同“肺为华盖”,肺脏位于人体上部胸腔之内,正如《灵枢·九针论》曰:“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鹤鸣九皋,清脆响亮。因声音的产生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如同《医学心悟》所指“肺体属金,譬若钟然”。
鸟戏的手型为“鸟翅”,五指伸直,无名指、中指并拢,拇指、示指、小指上翘,意在宣通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气血。肺与大肠相表里,经气交汇衔接于示指端。鸟戏尤其注重调息,《素问·五 藏生成》云:“诸气者,皆属于肺”,故鸟戏呼吸自然,深长而匀细。鸟戏的意念活动要求练习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湖边的仙鹤,超然淡泊,伸展肢体,抑扬开合,展翅翱翔,气沉丹田,均匀呼吸,以畅通肺气。功效同紫苏子、北杏仁、厚朴。
宣通表里之气:紫苏子、北杏仁、厚朴
紫苏子: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北杏仁:
性味:性温,味苦。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厚朴: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鸟伸”调养肺脏。 两臂尽力后摆,手太阴肺经 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故可疏通手太阴肺经,身体向 上拔伸形成向后反弓状,调畅任、督二脉的气血。 督脉为阳脉之海而主一身阳,任脉为阴脉之海而主一 身之阴,此动作重在调整人体之阴阳,以达阴平阳 秘,对肺脏而言可滋阴润肺或温肺化饮。 此外两臂向后伸展,改变胸腔容积,牵拉呼吸肌相关肌群,打开膻中穴,以宽胸理气。
滋阴润肺:麦冬、沙参
麦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沙参: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
温肺化饮:细辛、干姜
细辛: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肺、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干姜: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鸟飞”宣降肺气。两臂侧举尽力外展时,牵拉胸部两侧,当两臂回落内合挤压胸部两侧,两臂上下运动带动胸腔的松紧开合,一开一合配合一吸一呼, 促进肺气宣发和肃降,呼出人体代谢浊气,吸入大自然清气。 肺宣发肃降正常,才得以调节人体的吐故纳新 、水液代谢 及气血运行。
宣肺:麻黄、桔梗
麻黄: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肺经、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桔梗: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降气:前胡、白前
前胡: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白前: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鸟式主为调养人体肺脏,根据五行属性,肺脏在四季为秋。《黄帝内经》曰:“肺主秋,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 秋日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我们平日除了进行五禽戏-鸟式的相应练习,还可从天人合一,药食同源理念出发,结合肺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等肺脏特性、功能,将类似功效的中药与日常食材想搭配进行秋季食疗养生。如:
清润雪梨汤:
麦冬12g、南杏仁6g、雪梨半个/银耳适量,炖煮30分钟;
功效:滋阴润肺,调节肺气。
适应人群:此秋燥润肺极佳,老少咸宜。
二子养肺汤:
南杏仁10g、紫苏子12g、五味子10g、生姜5片、瘦肉/排骨适量,炖煮30分钟;
功效:宣降肺气,益肺生津。
适用人群:咽痒干咳频作、过敏性咳嗽患者。
培土生金汤:
南杏仁10g、陈皮8g、白术12g、猪肺/瘦肉适量,炖煮45分钟;
功效:健脾益肺,顺气化痰。
适用人群:慢性肺系疾病患者;脾虚、痰湿体质及肥胖者。
454a387293f4c00bb4559e79623ead3a.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