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自信 >> 正文

顺势思维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2-20 23:40:40浏览次数:

顺势思维

中医学顺势思维表现在顺应自然之趋势以及事物的时序变化因素。无论是治则治法,还是养生预防,中医学都强调顺应人体气机之势,顺应正气抗邪之势,顺应脏腑、体质、情欲之势,顺应天时日月盈昃之势,顺应地理差异之势。这种思维方法既考虑了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各种反应性,又考虑到了各种内外因素对机体反应性的影响。

上述的思维方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的分类,各自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彼此相互渗透融纳。如意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很多相同之处,整体思维、意象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等思维方法都体现了辨证思维的特征,意象思维、顺势思维又具有整体思维的特征。

实践证明,中医思维方式无论是在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还是指导中医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都是有效的。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存在着缺点和不足。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象”与“数”,如对“象数”无知,则意味着对华夏文明无知,更不能全面理解和诠释中医学。“数”是形象和象征符号的关系化,以及在实空位置上的排列化、应用化和实用化。不是用来计算的,而是一种象征。易数始终与易象相联系,是一种特殊的象。

《易传·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些数字代表生数及成数,生数为一至五,象征事物的发生,成数六至十,代表事物的形成。(见《周易与中医学》106页)   

 

土为生数之祖,故生数、成数皆为五。河图及洛书,土皆居中,五为万物之母,故其余成数皆必加五乃成。《类经图翼》:“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见《周易与中医学》107页)生成数记载于《尚书·洪范》:“正义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故谓之成数也。”五行生成数胎源于河图之数。(见《周易与中医学》132页)

在《内经》中有两种数。一种是观察实测的数,另一种就是易数。《内经》中运用的有天地至数和河图洛书数及九宫数。《素问·三部九候论》:“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河图数在《内经》演变为藏象之数,是数的五方分类。

 

如: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其数六。”

在运气七篇中还有记载。在《内经》看来,象数不分,数变则象变,象变则阴阳变,其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阴阳以象而起用。在战国末至西汉中期,五行与五脏的配属: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是重视解剖实体部位的配属。《内经》是顺应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没有采取原来的解剖配属。

 

古人并非不知肺在上(肺为华盖)、肝在左的解剖位置,而其“左肝右肺”之说是坚持其功能性配属,重点强调五脏之气的运动属性,而非实体脏器。即肝虽在右,但主血为阴,其气向左(阴气左行,当升);肺虽在上,但主气为阳,其气向右(阳气右行,当降)。

又,左肝属东方,为震卦象,阴中有真阳,故肝木主动;右肺属西方,为兑卦象,阳中有真阴,故肺金主静(古代战场鸣金则止,也是取其静意)。又,左青龙,右白虎,故肝肺二经得病,不易调伏。(详见《中医与传统文化》29-30页)

《周易·系辞》:“天数五,地属六,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乃“天五地六”说。有学者认为马王堆汉墓《足臂十一脉灸经》之足脉六条,臂脉五条也是取“天六地五”说。

天之六气(将一年大气分为三阴三阳六气,其化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要素)理论源于来源于“天六地五”说,其与易理无关,是古代天文学中的天干地支概念的反映。天之六气理论成就了五运六气学说 。( 详见《中医与传统文化》269 )

洛书数在《内经》中演变为九宫,九宫的样子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灾一宫”(就是灾祸起于北方),“灾九宫” (就是灾祸起于南方)。

《灵枢·九宫八风》则阐述了“太一游宫”引起的四时八节及二十四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及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其中,有按文王后天八卦排列的九宫图,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七八为少阳少阴,为阴阳之气初生,充满活力;六九为老阳老阴,为老成转折。

 

上一条:中医与生活

下一条:直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