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成员马强老师在少荃湖校区智慧教室B223开展《中医学概论》化湿药的示范教学,部分教师参与学习和交流。

本次公开课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讲述了化湿药的含义、性能特点、临床应用、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现代研究;广藿香、苍术的来源、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现代研究、课程思政等。
马强首先介绍消毒的概念和方法,继而提出“古人是如何对环境进行消毒”的问题,引出《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古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又借助张山雷《本草正义》中“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一语强调了这类药材“气味芳香”的特性,结合这类药物有温燥之性,而“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因此能促使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讲述完广藿香的功效和主治后,马强结合现代药理学,强调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广藿香中发现得到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单萜、倍半萜、二萜等)、甾体类、生物碱类以及脂肪酸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调节胃肠道功能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进一步帮助同学们理解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趋势。在讲述苍术时,引用现代医家对中药空气消毒法的研究,如热挥散法、气溶胶法、烧熏法等,并强调在消毒效果上,中药空气消毒的多种方法均能达到与目前常规的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等效的消毒效果,部分甚至优于紫外线照射等常规的消毒法。通过对传统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介绍,同学们认识到中医药的本质、特色与优势,增强对中医药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信心。
此外,马强还将中药饮片样本拿到课堂上,供同学们课间传阅,亲身体验中药的形态与质地,丰富课程内容,寓教于乐,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