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仁心仁术 >> 正文

引经据典及结合时政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2-19 22:23:14浏览次数:

引经据典及结合时政: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力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文化向来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中医中仁心仁术,尊道贵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存仁爱之心、行坦荡之事,做乐善之事,常省身修德,保持内心清净等。“胸襟坦荡,宁静淡泊,正如春气之和融,必能气血畅达,阴阳和调,自可益寿延年”(《医述·医学溯源》)。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塑造学生的灵魂,指导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孔子的“仁者寿”,老子的“少思寡欲”,孟子的“恻隐之心”,曾子的“三省吾身”,管仲的“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黄帝内经》的“恬淡虚无”,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性自为善”等重要情志养生思想,都有助于广大学子内视自省、提升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真正成长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的忠诚建设者。

    ------文本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条:董奉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