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榜样安中

首页 - 榜样安中 - 正文

【教师风采】郭锦晨:深耕岐黄践初心,传薪育人显担当

来源: 日期:2025-09-22作者: 点击:

郭锦晨,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安医学特色班导师,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医临床基础后备学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他始终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己任,深耕温病学与新安医学教学科研一线,获安徽中医药大学思立普医疗奖教金、合肥医工卓越奖教金,曾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一、教研相长:以创新之笔绘就成果画卷

郭锦晨始终秉持“教学为基、科研赋能”的理念,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双向发力。教学上,他长期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温病学》《新安医学概论》《中医经典著作选读》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破解传统教学中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难题,他创新探索“以提升临床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式教学法”,组织教研室教师开展多轮教学研讨以及亲身调研,将最新科研成果与临床案例融入课堂,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病例推演等方式,组织学生分组模拟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该教学方法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领域,他聚焦温病学现代研究与新安医学疫病防治理论挖掘,致力于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1篇、二区、三区、四区SCI各2篇,主编《新安医学疫病方药撷菁》《新安医学疫病医案医话》《新安医家中药炮制与临证应用》《陈嘉谟炮制学术思想与方药应用》等著作4部。

二、团队领航:以担当之力筑牢教研室根基

作为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与《温病学》课程负责人,郭锦晨深知“独行快,众行远”,始终将教研室建设与学科发展放在首位,主持中医学院首批教师教学团队项目——温病学教学团队。他以实干担当为团队注入活力,努力做好系部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先后参与中医学本科教学评估、中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等学校重大教学改革工作,并积极建言献策,发挥青年教师视野新、思维活的优势,结合一线临床教学实践提出了多项建设性的意见,有效推动了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在郭锦晨的带领下,《温病学》课程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获评省级线上课程,2022年建设省级教学资源库,2023年入选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025年获省级线上、线下混合示范课程、安徽省温病学教学创新团队。2025年主持省级重点教研项目,进一步推进温病学课程智慧教学模式建设。

三、立德树人:以仁爱之心照亮学生成长路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引领”,郭锦晨始终将学生成长放在心上,用悉心指导与言传身教,成为学生逐梦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科研创新指导中,他耐心细致、倾囊相授,从选题方向到实验设计,从文献检索到论文撰写,他全程跟进。如在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期间,有一位同学对自己的选题方向犹豫不决,他连续多天加班陪该同学梳理文献,并积极联系有丰富经验的学长学姐助力参与。最终,该同学不仅明确了研究方向,更在反复打磨中建立起了扎实的学术自信,同时该项目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相关成果也发表在核心期刊。他近五年指导大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指导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各类学术会议,多次做学术报告交流,提升学生的学术视野与科研自信。此外,他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先后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医学专业赛道预选赛全国二等奖及总决赛铜奖、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银奖、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

从三尺讲台到科研一线,从团队建设到学生指导,郭锦晨始终以对中医药事业的赤诚与热爱,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他常说:“中医药的传承需要代代接力,我愿做一块铺路石,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尽一份力。”这份坚守与担当,正是新时代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生动缩影,也为更多师生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人事处、中医学院/供稿 宣传部/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