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学校“杏林本草青年”实践团近日走进合肥庐江县、长丰县、肥东县,以“传承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践行青春担当”为主题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红色研学铸魂、乡村调研献策、民生服务暖心等系列行动,在庐州大地上书写了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篇章。
红色研学铸魂:在历史长河中筑牢信念根基
红色基因是照亮青年成长之路的精神灯塔。实践团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江淮大地上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之旅。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定格历史的珍贵照片,无声诉说着先辈们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驻足凝视、认真聆听,在“沉浸式”学习中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转战中共合肥东乡支部展陈中心与合肥团史展陈中心,从地方党组织的萌芽壮大到共青团组织的薪火相传,史料与实物交织成一部鲜活的地方革命史,让队员们对“信仰的力量”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革命先辈用热血践行使命,今天的我们更要以专业所长报效祖国。”在实践途中开展的主题团课上,队员们结合红色研学心得,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深入交流。从历史深处汲取的力量,正转化为青年学子扎根专业、服务社会的坚定信念。


乡村振兴赋能:在田野乡间探寻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青年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实践团带着专业视角,深入乡村一线,为地方发展注入青春智慧。在肥东县先锋农场,队员们俯身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了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科技应用以及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情况。在众兴社区,队员们实地参观了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特色产业项目,并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而在庐江县万山镇,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更让队员们眼前一亮——一半山野民宿以“建筑美学+生态优势”激活乡村旅游,十里长冲文旅项目深挖自然与文化底蕴打造特色IP。“民宿要留住‘乡愁’,更要融入中医药养生理念”“文旅产品可以结合节气文化设计体验活动”,队员们与民宿负责人、镇政府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提出的十余条建议得到积极回应。

从产业发展到文旅创新,从田间调研到政企对话,实践团以“解剖麻雀”的细致,梳理乡村振兴的“庐州经验”,更以青年视角为地方发展贡献了“金点子”。


康养乡音聚力:探寻医养路径践初心
实践调研中,“杏林本草青年”实践团聚焦康养产业发展,深入多地调研学习,以中医药专业视角探寻“医养结合”新路径。在肥东县桥头集镇滨湖雅园康养项目,队员们实地调研了康养产业与乡村资源的结合实践,看到当地如何利用田园风光、民俗文化,构建集休闲、养生、康复于一体的特色康养场景。该项目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功能定位,构建起集休闲、养生、康复于一体的特色康养场景,其示范引领作用让队员们深受启发。而在庐江县,实践团走访了当地特色康养项目,了解到依托区域生态优势,当地正探索“文旅+康养”融合模式,通过打造宜居环境、引入养生理念,为老年人提供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的养老选择。


每到一处,队员们及时与康养机构负责人深入交流运营模式、服务特色及发展难题,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提出“将节气养生融入日常服务”“开发中药种植体验园”等建议。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还为老人们送上自制的中药香囊,讲解夏季防暑养生知识,让专业调研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在康养一线传递杏林青年的担当。

基层医疗调研:问诊一线现状献良策
实践团走进长丰县造甲乡卫生院,聚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专题调研。队员们实地参观了门诊诊室、药房、中医理疗科等区域,详细了解卫生院的诊疗范围、设备配置、中医药服务开展情况及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在与卫生院书记、院长的座谈交流中,双方围绕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现状与难题展开深入探讨。队员们认真记录卫生院在服务乡村居民健康、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并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就“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开展基层医护人员中医药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初步建议。

民生服务暖心:以杏林专长传递万家温情
这香囊里有艾草、薄荷,夏天挂在屋里能驱蚊呢!”在众兴社区的居民家中,实践团成员一边为老人递上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囊,一边轻声讲解功效。握着老人的手询问起居、听他们讲述过往,小小的房间里暖意融融。

这份温暖同样流淌在国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礼堂内实践队员们开展了中医药四时养生宣讲活动,向社区居民介绍了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知识。队员们通过生动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们讲解了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行走的“社会课堂”,更是一场青春与大地的深度对话。“杏林本草青年”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庐州大地,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带着在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中医药青年的智慧与力量。(张傲、杨争光/文 刘月、郑沁怡、陈玥/图 彭程/ 审核)